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您可能还需要

“倒爷”变电商 中俄商品贸易变迁:从灰色通关到一清二白

“倒爷”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俄罗斯市场经济变革的大潮中,“倒爷”丰富了市场却无法摆脱假货和“灰色清关”问题,他们成为了让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人群。从2000年开始走下坡路,到2008年“伊兹梅洛夫市场”关闭事件,“倒爷”随着中俄商品贸易环境的新变化而退出历史舞台。

“倒爷”变电商 中俄商品贸易变迁:从灰色通关到一清二白

“倒爷”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俄罗斯市场经济变革的大潮中,“倒爷”丰富了市场却无法摆脱假货和“灰色清关”问题,他们成为了让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人群。从2000年开始走下坡路,到2008年“伊兹梅洛夫市场”关闭事件,“倒爷”随着中俄商品贸易环境的新变化而退出历史舞台。

没有了“倒爷”的中俄商品贸易怎么做?很多人选择离去,很多人转变为在俄华商,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一种全新的方式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2008年至2009年:别了,“倒爷”!

“我要到俄罗斯去,你别拦着我,当然你也不会拦着我,真的,我要到俄罗斯去,寻找我的梦……”

这句对白出自199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狂吻俄罗斯》,冯巩饰演的男主角“大江”在片头说出这段内心独白。刚刚经历婚姻波折的“大江”,要去俄罗斯做“倒爷”了。

《北京晚报》报道,这几乎是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关于“倒爷”的电影,转眼已经是20多年过去了。现在,“倒爷”已经变成了一个传说。

“那时候的钱太好挣了。”曾经做过“倒爷”,现在在北京日坛公园附近开服装店的温州商人张晨回忆,他从前来到俄罗斯同样是为了追寻梦想。当时,把一件衬衣卖到莫斯科,价格能翻十倍。

张晨当年是在切尔基佐沃市场租的摊位,这个市场又称“伊兹梅洛夫市场”因为俄语发音谐音关系,在俄罗斯华人圈里,被昵称为“一只蚂蚁”市场。“‘一只蚂蚁’在华人圈里太有名了”,张晨回忆说,在那里,他能拥有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而且,周边都是中国人,不会觉得孤独,他能在这里买到中国人爱吃的豆腐,甚至能看到中文报纸。不过,这一切在2008年9月11日发生了改变。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突然对该市场采取强制行动,共查封集装箱约6000个,重量约10万吨,货物总价值约20亿美元。

2008年至2009年,俄罗斯针对“倒爷”带来的“灰色清关”事件开始大规模集中整治,2009年7月,“一只蚂蚁”永久关闭。“一只蚂蚁”被查封被认为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那以后,那些传奇““倒爷””们,开始逐步撤离俄罗斯,包括追寻传奇的张晨在内。

市场关闭后,张晨也试图继续做俄罗斯贸易,可他发现之前的方式已不可行。“后来,金融危机来了,美元贬值。我们赚的美元,拿到中国,能换到的人民币越来越少。中国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灰色清关没法再做,我们的价格优势没有了。”

打消了再去俄罗斯的念头,张晨还会和俄罗斯的客户联系,所以并没有彻底离开服装生意。后来,他得知,中国“倒爷”从事了20年的“灰色清关”国际贸易,已经逐步消亡。现在,有中国商人在俄罗斯投资兴建的新的国际贸易中心,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中俄国际贸易更加规范、高效。

在2011年12月,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之后,俄罗斯更加严格地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组织经贸活动,俄罗斯海关的清关速度将会加快,中国货物通关效率自然会提高。而且,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开始履行调低进口关税税率的承诺,这会促使中俄企业采用正规的通关渠道,无须靠“灰色清关”方式来降低成本。

2010年至2013年:走“白色清关”之路

“在俄华商再不能走‘灰色清关’的老路了!”2009年,一位在“一只蚂蚁”损失近400万美元的华商痛心地说。那一年,华商们认识到,“要想彻底丢掉‘倒爷’的帽子,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走‘白色清关’之路。”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 2009年以后,在俄中国商品究竟该怎么卖?中俄两国官方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要合法,身份、注册、通关、避税一切都要合法。

来自黑龙江的老王夫妇就是成功案例。

老王曾在大市场闯荡10多年,卖过衣服和鞋,也卖过瓷器和工艺品,但都没赚到多少油水。直到后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做石材切割工具生意,他们很快告别大市场的圈子,开始注册公司,代理中国多家企业的产品,雇俄罗斯人联系客户,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顺。老王说:“我没必要搞灰色清关。我做的产品本身就有价格优势,正常清关仍有利润,俄罗斯客户也看准了我们产品的性价比。按照正常程序做,心里踏实。”

谈到现在的柳布利诺市场,老王说:“靠钻海关空子、靠价格低、靠抱团经营是走不长远的,那样的生意迟早要转型。俄罗斯市场很大,离开中国人扎堆的大市场,只要找准对路的产品,走正常途径,机会还是很多的。那些不懂俄语,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看不准贸易前景的商人肯定是要被淘汰的。”中俄关系最近几年发展迅猛,彼此好感度、经济倚赖度和人文交流都不断深入。

2013年,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在贸易额迅速增加的同时,两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变化。

2005年,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服装、轻纺材料及制品和鞋类占55.5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只占32.29%。但2012年,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对俄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65.36%,而服装、轻纺材料及制品和鞋类则下降到23.65%。

“从中不难看出,以服装、鞋类为商品的‘大市场’贸易模式已落后于两国贸易发展的步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贸易官员分析。

他表示,随着中俄两国贸易的规范化和俄罗斯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过去那种扎堆经营、低端接入、灰色清关的方式将会逐步萎缩。在俄华商如果想办法突破和超越以往的经营模式,在俄罗斯市场上还是大有可为。

2014年:电商走上舞台

实际上,早在莫斯科封闭大市场的2009年,已经有人开始想到把中国国内日渐火热的电商模式向北方的国境线外延伸。在俄罗斯经贸环境更加规范化、国际物流成本下降和互联网信息交流面持续增长的新时期,对俄电商正在逐步覆盖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贸易业务。

哈尔滨中俄经贸网报道,2009年12月在绥芬河举行的中俄经贸信息服务研讨会上,绥芬河市市长付延成介绍了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情况。这一边境贸易数字化设想,受到广泛关注,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得到迅速扩展。

中国东北省份随后加快电商组建过程,2012年,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商务部批准为中国首批34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开通了“黑龙江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2013年,在哈洽会上首次增加中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论坛,各界对中俄电商发展展开大讨论。

在2014年6月,“2014中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合作会议”召开,中俄官方开启合力解决电商对接问题的对话。

与此同时,中国电商发展最快的浙江,也加入了对俄市场进军的队伍,不少义乌企业虎视眈眈。

北京《经济观察报》报道,2014年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也设置对俄电商话题的专门讨论环节,浙江省希望依靠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拿下更多俄罗斯市场份额。据悉,义乌每年的业务量都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尤其是俄罗斯的增幅。因此,尽管去年12月份的交易量减半,但他依然看好俄罗斯的电商前景。

在2010年到2013年间,对俄电商在摸索中前行,逐步建立货物运输、出入境、储存、速递等系统,到2014年,对俄电商更加频繁出现在业界观察层面,逐步走上主流台面。在未来,电商是否能取代传统的中俄商品贸易模式,成就另一个“倒爷传奇”,各界拭目以待。

轻松掌握跨境电商与外贸资讯,请下载【雨果网】APP或关注微信号【cifnews】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