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穿戴设备是近年TMT 创业热点之一。不难发现,在MWC 2015 大会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备受追捧,而时下Apple Watch 的高调亮相更令这一领域骤然升温。
然而,不能只看表面风光。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讲讲此中创业风险。
首先是生产周期问题。此类问题颇为多见而又至关重要,创业者应有预案。就我了解,目前几乎所有该类项目均存在后期延迟交货问题。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不仅要塞下处理器、内存、电池、传感器、天线等各必要组件,还要力求外观时尚精美,想想看,生产工艺多么苛刻。事实上,可穿戴设备量产前的调试过程非常费时费力。
目前很多可穿戴设备创业者采用了众筹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并向支持者分别许以了回报,如后期无法兑现这些承诺,创业者应承担支持者以及众筹平台的经济或名誉损失。正因此,延迟交货将迫使企业陷入双重违约赔偿纠纷之中,而作为最忠实种子用户的众筹支持者“由粉转黑”,对企业后续发展非常不利。创业者在募集资金时,应对相关设备生产周期做出合理预估,不要为了快速获取所需资金而轻率做出难于兑现的承诺。其次是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问题。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缺少专利权保护的创新技术很容易被大公司抄袭或模仿;第二,侵犯其他厂商专利权或将招致诉讼。创业者应尽力确保既不吃亏也不犯规。
再次,用户个人信息的收储亦有边界。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涉及娱乐、运动、健康等方面,而创业方向不同,信息收集范围亦各有不同。企业在收集信息时应“三思而后行”,不该收集的信息不要触碰。此外,信息存储应格外重视,以免因信息泄露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不只如此,可穿戴设备还有被官方认定为窃听窃照器材而被禁止生产的风险。根据公安部等三部委的规定,相关产品在录音、录像等功能之外,如果兼具“隐蔽”、“微小”、“无明显提示”等特征,该创业企业有可能被质监部门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属于“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设备”而被处以停业及罚款的处罚,严重者还可能涉嫌“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此,该领域创业企业应特别注意。
最后要说的是,移动医疗类可穿戴设备创业者,项目启动前务必对相关资质的获取难度有所了解。部分和移动医疗有关的可穿戴设备,既有可能被认为是健康管理软件,也有可能被列为II类医疗器械。对于II 类医疗器械,目前国内采取的是注册制管理这一模式。这类可穿戴设备创业者在开发产品的同时,应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并认真进行临床试验。
从行业现状看,目前国内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很少申请医疗设备许可证,而该类设备的数据准确性已遭受不少质疑,其结果并不被专业医疗机构认可及采用。对此,创业者最好根据各自产品的实际情况,及时与监管部门沟通,以取得相应资质。